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倒逼”机制研究
秦琴
(bat365的登录入口唯一网址电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通过各种形式逐渐普及。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只有从社会与企业需求出发,倒逼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从“倒逼”机制的理论出发,探析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倒逼”机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倒逼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一、“倒逼机制”的基本理论
“倒逼机制”最早诞生于经济学领域,早带1990年钟朋荣在《中国通货膨胀研究》 一书中提到相关概念,他将在政府强烈的干预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并迫使中央银行被动增加货币供应,这种起源于国有企业借款要求的自下而上的货币供给扩张过程,总结为“倒逼机制”。
“倒逼机制”,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组织或关系链的后端,通过变化来逼迫前端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的发展模式。例如,在各个产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柔性化生产,就是通过“倒逼”实现生产活动和服务模式的转型;而在金融业,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的变化,倒逼上市公司促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调整,并确保信息披露客观有效;在城市管理方面,通过控制污染等手段,对政府部门形成“倒逼”促使城市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等。
在高等教育中采用“倒逼机制”则是通过不断强化的就业压力,迫使高等院校不断的将社会需求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通过“倒逼”,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内涵,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与就业市场的适配性。
二、“倒逼”机制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市场倒逼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在劳动力总体市场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重点就业群体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群体。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增加,预计达到750万人左右。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明显的改善。就业市场的严峻考验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要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为企业不断输送技能型人才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学科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虚化教学内容,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让“学以致用”能够真正落地,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拥有活水源头。
(二)“互联网+”时代倒逼教育转型
尽管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已经众所周知,但长期以来各级主管部门却没有很好的纠错。造成目前这种局面,一方面有体制固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缺乏契机,缺少一种渠道和时机来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应用。当我们站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体制不仅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也为我们带来了改变的时机,解决以往的故步自封的问题自然也有了强劲的支撑。
当今,技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将形成革命性的挑战,也成为职业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教育教学内涵的拓展倒逼改革不断提速
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专业和专业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出现了多专业,多领域的大融合。同时,学习模式也因为“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有了线上和线下等学习形式的结合。这种变化在教育模式和理念、学习目标和实践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在打破过去的固有形态,重构一个更开放、更注重个性,更有利于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
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方面,都能找到相关支撑点。高等职业教育不再只是依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拥有了多方面促进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巨大动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在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去行政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等方面不断释放出的创新活力,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倒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速,让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更有力度,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才,职业院校倒逼机制的实践与研究迫在眉睫。
三、倒逼机制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倒逼机制的形成是势所必然,是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绕不过、躲不开的过程。面对种种倒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没有退路,必须逆势而上,寻找转机,择路而行。我们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局面,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内涵式发展,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
(一)打造品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1、打造办学品牌
早在2010年,我国首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工作会议就提出“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国叨登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由心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靠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办学品牌,从而提升自身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才是职业院校在新时代环境下的突破口。
2、打造品牌专业
(1)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及实力,立足于整体设计专业群,合理取舍;避免专业群的数量过多、方向过于杂乱,以免分散专业办学资源、影响办学效果。专业设置既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产业对接,又要把握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使专业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命低效。尤其是专业设置需要适度超前,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趋势,紧密跟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未来发展方向,未雨绸缪,早做规划。
(2)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
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把握学校的重点专业和问题专业,有必要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度分析和持续追踪,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化,改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要通过特色课程突出出来,不必在课程的开设门类上求全责备,而应该特别强调课程应用性和技能性,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根据专业建设的特色目标规划课程建设。
(二)区域化定位,丰富教育质量内涵建设
要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首先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即从当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和发展状况出发,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职业院校自身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和优势,另一方面又要明确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向,找准学校的合理定位,实事求是,务实创新。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契合区域产业结构,才能制定出能够发挥出自身体制优势的发展战略。
(三)革新教学技术,促进教育质量跨越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教师不仅仅是高学历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曾经有过企业锻炼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的师资水平本身已经具备了使用和适应教育新技术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打破了空间、时间 甚至学习层次的壁垒,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除了传统教室之外,学生可从网络公开课、各类教学视频、 音频甚至同类学生中间得到学习。只要教师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的意识,就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仍以学科理论为中心,这样会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突出技能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贴近行业岗位标准,完全打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通过岗位需求整合到统一的专业课程当中。
2、改革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倾向。在此影响下教学也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方法,学生缺乏实物认知,导致学生学到的技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偏离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以项目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按照工作项目、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践课程的内容,仿真企业工作环境,加强情境教学,使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3、建设务实的实践教材
实践教学教材多数是由高职院校的教师编写的,由于教师工作岗位的性质,编写人员很难及时跟踪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教材很难真正反映最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师需要了解企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标准,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企业、行业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可以及时对实践教学教材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收企业、行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中来。以此确保教材能紧密跟踪技术先进水平,从而使学生掌握的技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紧跟时代的发展。
4、提升实践教学师资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双师型”师资建设,但在实践教学方面,师资还是缺乏。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总体学历层次还是较高的,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的行业特点及教育理念缺乏必要的了解。同时,这些教师从本科到研究生接受的都是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基础、科研能力较为扎实,但由于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缺乏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实操技能。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对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分析等,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掌握最新的工艺、技术、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全面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5、改善实训基地条件
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今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当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的考核标准,结合企业先进的生产实际,不断更新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使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更加完善,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基于高职院校单靠自身力量改善实训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要构建多元化投资途径,增加学校、企业之间的接触、沟通,促进校企合作,共同优化实训条件,共同培育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说易行难。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与企业的需求脱节的问题。国家发展的需要,企业用人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压力不断“倒逼”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不改则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论学校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资助,都应当坚守质量理念,并不断为之付出努力,职业院校的教师和领导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倒逼机制”下我国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6):97-100.
[2]史红.浅析“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倒逼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J].才智,2015(22):213-214.
[3]贾杏.就业市场之于高职院校的倒逼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5(11):35-38.
[4]王淑兰.倒逼机制推进地方高校改革创新[J],管理世界,2010(5):174-175.
(本文载于《知识经济》2016年10月)